利用代表性婴幼儿食品(配方奶粉、果泥、蔬肉混合泥和米面制品)的包装材料和成品的检测数据,结合相关权威数据库数据,形成婴幼儿食品安全相关大数据库;运用概率评估模型等手段进行数据处理,准确识别婴幼儿食品中主要生物与化学性风险因子;应用危害系数法、期望值排序法和风险矩阵法,实现对代表性婴幼儿食品中风险因子的比较分析并提出风险评级。
课题 一 、 婴幼儿食品中风险因子的鉴定和风险等级评定
Work
Plan
工作计划
聚焦四类代表婴幼儿食品,针对全产业链中(种/养殖环境或饲料、植物/动物、生产原料、加工中间品和产品)重要风险因子进行定性与定量追踪;通过对企业实地调研,利用 HACCP 原理进行危害因子分析,确定产业链中影响安全性的关键环节,建立监控程序,明确各类危害物的检测需求;以重要危害因子为研究对象,明确其在全产业链中产生、消解和迁移行为及其控制措施,为企业生产管理和政府监管提供技术方案。
课题 二 、婴幼儿食品全产业链风险因子迁移和消长规律及其控制策略
主要研究基于微流控结合生物芯片的生物类风险因子高通量快速检测方法;高分辨质谱或色谱-质谱联用的化学性风险因子高通量精准检测方法;重金属污染的 ICP-MS 精准检测方法,食品包装材料中化学因子迁移量精准检测方法;基于生物特异识别-纳米高效增敏技术的重要污染物快速灵敏检测方法。
课题 三 、婴幼儿食品及包装材料中化学 和生物类风险因子的新型检测技术
针对婴幼儿食品中可能污染的病原和潜在新病原,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数据,优化食品中病原污染的监测技术体系,提高溯源精准性;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探明菌群、潜在病原等从原料到成品的动态分布规律;利用转录组学、转座子测序等技术探寻能够预测病原持续存活的生物标记。
课题 四 、 婴幼儿食品中病原微生物联合组学分析技术和病原持续存活机制
将项目中其他课题实施的技术成果整合成可以升级的决策支持系统,用于婴幼儿食品产业链安全性风险检测、评估和控制;提出可以中欧共享的婴幼儿食品安全控制的可行性方案;从食品安全、法规和社会经济等方面多维度分析控制体系的社会效益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课题 五 、婴幼儿食品安全决策支持系统( DSS )的构建和应用
协调中欧双方项目执行进展和可能出现的问题;风险因子监控、技术法规等方面开展交流和培训;共同建立共享的电子数据平台,协助双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生产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婴幼儿食品风险预警和决策;帮助企业制定安全解决方案;与 SFS-45-2016 和 SFS-37-2019 资助的其他项目进行交流与互补。
课题 六 、中欧项目协同推进以及与已有H2020项目的交流与互补